中原大战助蒋 毫州招抚孙殿英
2021-01-06 22:11:04
  • 0
  • 0
  • 1

中原大战助蒋 毫州招抚孙殿英

中原大战中帮助蒋介石瓦解阎锡山、冯玉祥部队的经过

张钫到商邱的第二天,蒋介石约张钫参加他的集团。

起初,张钫只答应从旁帮同策划,不愿担任任何名义。

张钫与蒋介石虽系保定速成同学,不过识面而已,旧日并无深交,北伐后亦少往来。

这时蒋介石对张钫屡加劝诱,派张钫作河南省政府主席,令在商邱组织省政府。

但那时河南全省在蒋介石军队控制下的只有六、七个县,所谓河南省主席,不过挂一块招牌。

任事仅仅三天,就被派赴亳州招抚孙殿英。

张钫在亳州滞留了四十天,才算安全归来,这段事在中原大战中,也起了些作用。

亳州处于苏、豫、皖三省边区,可以威胁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

阎锡山、冯玉祥虽已许孙殿英为安徽省主席,但孙殿英仍派周延龄、阎凤浩向蒋介石接恰。

周延龄、阎凤浩都是蒋介石的保定同学,蒋介石答应了孙殿英的要求,由周延龄、阎凤浩送新委令给孙殿英。

孙殿英在亳州持骑墙态度,想因利乘便,可左可右。

到了蒋介石军队突然攻下商邱,孙殿英部即孤悬一隅。

那时孙殿英奉冯玉祥密令持和缓的态度,相机应付,期建奇功。

孙殿英的心意早被蒋介石识破,派王均率五万人要取亳州。

这时候孙殿英又派周延龄、阎凤浩到商邱见蒋介石,请蒋介石让张钫到亳州去一谈,他便可决定向背,表示态度。

这仍是缓敌待援的花招,因为刘茂恩捉了万选才送蒋介石,孙殿英处在蒋介石军队的左后方,要想存在,非得敷衍蒋介石不可。

张钫在无可推辞的情况下,于一九三零六月二十八日到了亳州。

孙殿英对张钫所谈的话,仍然是勾心斗角的一套。

孙殿英借口平汉路上所运物品和友人未到,再迟数日,就表明态度,其意仍在延宕。

那时阎锡山、冯玉祥都有代表住在亳州(冯玉祥的代表是万阐民),等于监军。

张钫到后,他们即分电阎锡山、冯玉祥报告。

冯玉祥电孙殿英:让他把张钫解送郑州,即赏洋三十万元。

阎锡山电孙殿英:让他把张钫解送到晋,即赏洋二十万元。

蒋介石由无线电截获这两个消息后,也电孙殿英云:既请张钫去,就不应卖友,望即日将张钫放回,允给洋五十万元。

孙殿英这时左右为难,对张钫开玩笑说:“您老在这里多住几天吧!现在票价越来越高,你放心吧,我不会出卖你,我将来还可以多多分润哩!”

孙殿英又接鹿钟麟电,大意是:闻张伯英到兄处,张是兄之老长官,侠义之士,不能献出长官以要功,但也不可将他放走,彼去则无异添了十万敌人。请代向伯英致意:如果我们战胜,你我两人赠送他二十万元,请他出洋游历,蒋介石如战胜,他白有事做,他实立于不败之地,请其静以俟之,云云。

孙殿英持鹿钟麟电给张钫看,并殷殷挽留,不放张钫走。

张钫对孙殿英说:“你们大家为我计划得很好,但是这种办法于你是不是有利,你也应该考虑一下。”

孙殿英仍然犹豫不决。蒋介石怕孙殿英窜扰津浦及淮北,即令王均进围亳州,飞机每日必数次来扰。

蒋介石又派靳云鹗、王翰鸣先后到亳州向孙殿英游说。

同时阎锡山、冯玉祥每天有电致孙殿英说:“援军即去助兄攻蚌取皖。”

孙殿英在这时自己揣度:战则力比薄弱,不能奏功;守则援军距离尚远,恐难持久;降则顾虑很多,虞贻后患;去则被围甚严,且又无处可走。战、守、降、走四个字在孙殿英的脑筋中盘算了多天。

各方消息好坏都有,六百里外的援军迟迟不到,攻城的炮火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冯玉祥的监军也都束手无策。

孙殿英约张钫在他家里谈了一夜,权衡利害,直到三点钟才决心投降,嘱他的副军长谭温江(字松艇)在拂晓六点钟把张钫送出亳州。

一九三零年八月五日八时,张钫到了亳州北李枣园王均部队里面的时候,正是冯玉祥派孙连仲援毫的电报送到的时候。

这个电报如果早两个钟头送到,孙殿英便不肯把张钫送出亳州了。

张钫到了王均部队里,即电蒋介石报告,蒋介石派毛邦初驾飞机并带了十万元现款到李枣园说:“前方款项不够,容飞徐再取四十万元交给殿英,以践将张放回即给五十万元的诺言,表明决不失信,然后再谈其他问题。”

恰巧,在毛邦初下飞机的时候(十点半钟),孙殿英派来他的参谋长张实庭也到达了李枣园,张钫从张实庭携来冯玉祥给孙殿英的电报里,知道了冯玉祥派孙连仲带四师援毫,昼伏夜行,今晚到鹿邑,六日晨到毫州的消息。

张钫将十万元交给张实庭,请他即刻回去,商定办法再来磋商。

同时电文向蒋介石报告,并嘱毛邦初即飞鹿邑、柘城一带地区侦察。

王均即通知围城部队注意防御西来之敌。

毛邦初去一小时返回(亳州距鹿邑六十里)说:“在这条路上约二百里之间,并无军队踪迹。更低飞行,则于路外两旁田地中发现人迹马蹄之痕甚宽,树林中隐约似有敌人的样子。”

潼关党史:白朗起义军和陕西靖国军在潼关

白朗起义军在潼关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各省相继宣布独立。

在河南,由白朗带领的农民武装起义军不断壮大,迅速发展至2万余人,袁世凯遂决定对其实行大规模围剿,正当北洋军部署围剿之际,白朗起义军作出了西进陕西,伺机入川的决定。

1914年3月,白朗起义军由豫、陕、鄂三省交界的荆紫关分路西进攻入陕西,陕西都督张凤翙见起义军来势凶猛,仓皇率军在商州的西大门黑龙口至蓝田一线防御,由民政部长宋联奎会办军务,专守省城西安。

1914年3月下旬,宋联奎急电段祺瑞、段芝贵请求派兵分路进击起义军。

北洋军政府为确保西安,除令王汝贤第8师和赵倜毅军分左右两路急赴荆紫关、潼关追堵外,又令燕京、南苑航空学校将4架飞机运抵潼关助阵。

同时,命陆建章率万余人沿京汉线转陇海入陕防御,命川军加强汉中方向防御,命山西都督府阎锡山拒守晋南要隘,并增兵协防潼关,配合陕西作战。

同时命甘肃都督驻重兵于乾县、凤翔以西,防堵起义军西进,袁世凯调各路大军10余万人企图消灭白朗起义军于陕西境内。

1914年3月底,白朗率起义军兵分三路:由王生岐率前军出蓝田的蓝关,韩世昌率中军出蓝田的大峪口,白朗率后军经过汉中,三路军马同时出发欲攻占西安,直逼陇蜀。张凤翙在蓝田设指挥部四处调兵封堵起义军。

1914年4月上旬,白朗起义军1000余人突然越过秦岭由太峪口进入潼关境内。

由于白朗起义军游动作战,每到一处都要到百姓家中弄粮食,加之官军的煽动与蛊惑,许多百姓都把白朗起义军当做土匪,潼关南山根的百姓见了白朗军也纷纷躲避。

白朗起义军到潼关后屯兵于禁沟东部,在南山一带点燃麦秸秆为号,时而枪声密集,时而喊声连天,大有攻取潼关之势。禁沟以西的潼关守军弄不清起义军究竟是想攻取还是西出潼关。

此时,进入潼关的各路袁世凯军队已向西追击白朗起义主力军,潼关防守兵力空虚,看到起义军来势凶猛,潼关守军急电西安请求增援。

禁沟以东的起义军得知西安已经派兵增援,便很快消失在潼关南山中。

过了几天,他们又出现在南山的太峪口,枪声大作。

此时白朗起义军正欲攻占西安,他们的少部分兵力两次出入潼关,声东击西,意在吸引关中北洋军东援,从而乘隙攻取西安。

为防起义军东出潼关,在陕西境内将其消灭,北洋军潼关守军张敬尧部立即堵住白朗起义军东去的退路,并对潼关境内的起义军发起攻击,白朗起义军在南山一带相持几天后西进,尔后曾一度占领渭南,继之又折回秦岭山区,不久又绕道山阳、孝义到西安以南的大峪口。

1914年4月中旬,白朗起义军连破关中七州县,一路所至,连战连捷,陕西一带哥老会也纷纷归附,起义军队伍得到补充壮大。

1914年4月底,白朗起义军由陕、甘边境固关进入甘肃,欲由此进入四川,被四川军阻击。

因粮食弹药得不到及时补充,起义军又自甘肃入陕,从宝鸡突围,经周至、镇安、山阳、荆紫关,西坪带返回河南。

近两个月的苦战,白朗起义军广大将士身心俱惫,一回到家乡便纷纷放下武器不愿从戎,起义军元气大伤。

1914年8月初,渐趋灭亡的白朗起义军最后仅剩数百人在河南鲁山等地与官军血战残败,白朗负重伤而亡,白朗起义宣告失败。

白朗起义军虽未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更缺乏组织领导,最终失败,但其在豫、鄂、皖、陕、甘五省多次击败北洋政府军,有力打击了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统治,显示了广大群众的力量。同时也维护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在潼关,积极打击了北洋军和地主武装势力,使潼关人民认识到只有组织起来,发动武装斗争,才能有效打击、动摇和推翻反动政府的统治。

陕西靖国军樊钟秀率军攻取并占领潼关

1918年6月,陕西靖国军樊钟秀部收编商洛地区的地方武装,联合参加辛亥革命的张建魁、陈世贵以及潼关南塬的崔甲午、华阴杨村的杨茂等农民队伍共3000余人,由商洛经过秦岭蒿岔峪出山攻取潼关。当时驻守潼关的部队是陈树藩的教育团和新建陆军。

靖国军兵分两部,一部由樊钟秀率领沿潼关东南的禁沟向北进攻教育团直取潼关南门;另一部由张建 魁率领进攻新建陆军和潼关西门。

1918年6月12日,樊钟秀率兵由潼关南部的蒿岔峪口出山后又分兵两路:一路由禁沟以东的潼关南塬西北挺进,击毙了潼关北洋守军许多士兵,当天夜里双方形成对峙状态;另一路沿禁沟以西由潼关正南向西北挺进,在上王溪屯和守军展开激烈战斗,守军伤亡甚重。当天下午,樊钟秀带领人马进驻潼关县城南门外周家村一带。

1918年6月13日,张建魁率率靖国军向新建陆军团进攻。张建魁也分兵两路:一路由自己带领围攻县城南塬吴村的新建陆军;另一路由樊老三和陈建贵带领(多是潼关崔甲午、华阴杨茂率领的农民)攻占潼关西城门,他们的士兵纪律严明,不扰百姓。

当日下午,他们在县城西塬占据亢家寨和小寨子两个制高点,接着向城内进攻,呼喊劝降。夜里,樊老三率兵奋力攻城,不幸中弹牺牲。

1918年6月13日早晨,樊钟秀率兵赶至,冒着城内守军的猛烈炮火,前赴后继,攀登梯子攻取城墙,至中午12: 00许攻入西南城,守城军被打得四散,弃城而逃。同时,东南城上守军也在靖国军猛烈攻击下溃不成军,向东门外遁去,其中有的被靖国军追至黄河岸边跳入黄河,有的淹死于水中,有的浮水逃往山西,有的藏匿于村民家中。至下午6时,两军之战结束,靖国军完全占据潼关城。

1918年6月14日下午,陕西都军陈树藩派援军刘世珑率兵赶至潼关。

他们由潼关以西的吊桥街登上县城西南塬,去解救新建陆军团,城内樊钟秀自知势单不能据守潼关城,遂带领队伍由禁沟和潼洛川经营岔峪向洛南撤退;西南塬的靖国军张建魁部见敌援兵赶到,即向潼峪方向撤去。

吴村新建陆军与增援的刘世珑部合力紧追不舍,靖国军十分危急。

忽然,天气刮起一阵狂风,降下倾盆大雨,直淋得追军不能睁眼前进,靖国军才逃过一劫,退入潼峪,越过秦岭返回商洛地区,潼关城又复被陕西督军陈树藩部刘世珑占领。

1918年正是国民革命与军阀势力斗争时期,“樊钟秀自从离开陕北进入关中后,认识了不少民党人士,他也愿意联络这班人,因而政治思想逐渐开朗,从此奠定了一生政治认识的基础”。

樊钟秀带领靖国军进攻并占领潼关,打击了北洋军阀政府势力,对民主势力来说具有鼓舞士气和声援革命的作用,使潼关人民思想上也得到洗礼,民主、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意识有所提高。

钱鼎(1884-1911) ,陕西白河县人。陕西辛亥革命重要领导人之一,1911年11月为御清军在渭南遇害。

张凤翙(1881-1958) 年,原籍河南沁阳,生于西安市。1911年10月与钱鼎、张钫等发动西安起义,被推为大统领。11月,陕西政府成立,被推选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兼民政长(省长)。抗战时任临时参议会议员,积极主张抗日。解放前夕,拒绝随国民党去台湾。解放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1958年7月病逝于西安。

张钫(1886-1966) ,字伯英,河南新安县人。1908年加入同盟会。 1911年10月在西安发动起义响应辛亥革命,11月,任秦陇复汉军东征军大都督。1918年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抗战爆发后,曾任第十二军团军团长、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1941年4月 任国民政府顾问。1949年 10月任豫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2月在川北起义。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

樊钟秀(1888- 1930),字醒民,河南省宝丰县城西夏庄人。1923年,被孙中山任为豫军讨贼军总司令、建国豫军总司令。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 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冬,因对蒋介石不满,被迫通电下野旅居上海。1930年,率旧部参加阎锡山、冯玉祥的联合讨蒋战争,同年5月23日,遭蒋军飞机轰炸,重伤致死。

潼关党史:五四运动时期的潼关

一积极声援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别,各自割据方,相互之间战火不断。借辛亥革命发达的民国新贵朝秦暮楚,地方豪强桀少也趁机而起,占山为王,烧杀掠抢,国家陷于分裂混乱之中。

1918年1月,陕军将领胡景翼、郭坚等通电赞成孙中山护法反皖号召,在三原成立靖国军,与皖系军阀陈树藩爆发战斗。

1918年2月下旬,河南镇嵩军统领刘镇华率军由河南灵宝,经潼关入陕镇压靖国军。

1918年5月上旬,靖国军第二路樊钟秀率部经蒿岔峪攻入潼关,潼关守军镇嵩军3000余人溃逃至河南阌乡县。

1918年5月18日,樊钟秀与镇嵩军豫西镇守使丁香玲部激战一昼夜后,撤出潼关,退守西南山中,南下与广州护法军会合的计划受阻。

1918年5月,孙中山受桂系军阀陆荣廷的排挤,辞去大元帅职务,桂系军阀随即解散了护法军政府,向北洋军阀靠拢,护法运动失败。

此次护法运动虽然历时较短,并以失败结束,但其影响是深远的,孙中山建立的民主共和国的理念在民众中得到进一步传播。

1919年1月,美、英、法、意、日等27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樱花国。消息传出,举国震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1919年5月4日下午,燕京13所院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合约签字、“废止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坚决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等人。燕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迅速得到潼关大市场等学校学生和社会进步青年的响应与社会舆论的支持,青年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深入城乡向民众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时,豫西学生联合会和潼关人民把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到维护路权和抵制日货方面来。

1919年5月12日,“五四” 运动的消息传到潼关后,有志的青年学生、教师、黄河渡口的船工、从商的业户及县城附近村寨的群众1000余人,聚集在县城大市场,声援燕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会上,学生、船工、商会代表分别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地演讲,历数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台下群众振臂高呼:“打到曹汝霖,严惩卖国贼等口号。”

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游行队伍从县城东街行至西关,浩浩荡荡,声势之大,规模之巨,前所未有,有力地声援了燕京的“五四”学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潼关地区的封建势力。

翌日,潼关城乡的青年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先后深入到吴村、汾井、太要向民众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思想。

不几日,县城和太要的商户立即响应并贴出抵制日货的标语,不少商户还把自家商店的日货摆放到大庭广众之下,当街销毁,以扬我炎夏之威。

1919年6月,陇海铁路督办施肇曾和河南省督军兼省长赵倜在北洋军阀政府的授意下,拟让樱花国公司修建陕西潼关至河南陕州间铁路。樱花国的这一图谋立即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纷纷起来集会声讨。

河南总商会通电燕京大总统、国务院、交通部提出抗议,电文为:“陇海铁路督办施肇曾,将洛潼路线自观音堂至潼关一段向樱花国贷款修筑,并由彼工程师监视工程。此举关系国家路政主权,后患无穷,万难承认。特此公恳迅速取消前议。”

河南陕州和潼关各界人士,特别是青年学生更是群情激奋,纷纷上街游行演讲,有力支援了潼关和陕州的护路斗争。迫于豫西和陕东人民的压力,1919年8月北洋政府被迫取消了由樱花国人修建潼关至陕州观音堂的铁路计划。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五四” 运动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参加的革命活动, 显示了革命的伟大力量,他们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动进行了彻底的斗争。

“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涉及全国100多个城市,调动了工人、学生、商人的革命积极性,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同样,“五四”运动也使潼关人民受到了熏陶,增强了潼关人民的爱国意识,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潼关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在潼关的传播

1919年,在北平清华学堂读书的潼关籍学生杨伟(今潼关县高桥乡北营村人)和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的潼关籍学生徐进程(今潼关县秦东镇凹里东城子人),在北平参加了学生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卖国行径的“五四”运动。

杨伟、徐进程二人,由于受其家庭影响,少时求学上进,博览群书。在北平清华学堂和中国大学学习期,他们思想进步,接受马列主义教育,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多次上街游示威,与军警搏斗,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获释。

在中国大学学习期间,徐进程经同学王德安(陕西兴平人介绍,化名徐忠,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1年夏,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总指挥胡景翼派要员到潼关,向学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潼关热血青年积极响应陕西学生后援会的倡议,即时组成学生宣传队,深入桃林乡等地宣传马克思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增强了潼关青年的共产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强意识。

熊斌

熊斌(1894—1964),字哲民,湖北黄安熊家畈人,曾任湖北军政府北伐第一军参谋、北洋政府参谋本部二局参谋、陕西省政府委员兼省政府主席。1949年赴台湾,1964年病逝。

熊斌,1909年入广西陆军干部学校步兵科。次年,任陆军第二十镇差遣委员,旋入奉天东三省讲武堂。

1911年武昌起义后,南下任湖北军政府北伐第一军参谋。次年4月任北京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第二局参谋。8月奉派赴天津欢迎孙中山入京。

1914年,调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学习,两年毕业回部任原职。后调任河南督军公署顾问兼军官战术研究会主任教官。

1923年任陆军检阅使署顾问兼高级军官教导团教育长。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讨逆军第三军作战科长兼陆军十一师参谋长。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合组国民革命军。冯玉祥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熊任第一军参谋长兼执政府参议。12月奉冯玉祥之命往天津欢迎孙中山北上。次年5月调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11月赴苏联考察。12月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不久,卸职。

1926年冯玉祥于五原誓师,就任国民革命军联军总司令。熊斌任国民革命军联军总司令参赞。

1927年5月冯玉祥于西安就任国民革命军联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熊任第二集团军总参议。6月为冯部全权代表赴宁任国民革命军总部上将高级参谋。12月兼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后作为冯玉祥部驻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东北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各部编制起草委员会副主席、军政部航空署长等职。

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任冯玉祥部前敌总司令部参谋长。“九•一八”事变后,熊斌调任南京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总务厅长。

1933年赴河北协助何应钦处理华北事宜。5月31日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总参议名义任首席代表,与日本首席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协定默认日军占领东北及察北、冀东的既成事实,为国人诟病。熊斌回忆谈判的感受:“战败谋和,于委曲中须求完成使命,此中滋味,实不堪回首。”

抗战全面爆发后,曾代理第三战区参谋长。

1938年1月任军令部次长,5月兼战时新闻检查局局长。

1941年7月,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省政府主席,8月兼陕西省保安司令。

1944年3月被免职。

1945年8月任北平市市长。由于对拥蒋态度不积极,与军政部长陈诚发生矛盾,加之熊斌出身杂牌,无力与蒋介石嫡系抗争,1946年底被解职。

1946年11月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次年12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1947年夏,即全国内战开打之时,熊斌不愿入伙淡出政坛,解甲归田回乡小住。

1949年赴台湾,1952年10月退役,1957年2月任台湾“中央银行”顾问。1964年11月30日在台湾病逝。

熊斌著有《六十年自述》、《三十年回忆》、《暮年回忆》等。

万选才

万选才(1892——1930),乳名二涛,字得英,男,汉族,祖籍洛阳县成坡,后迁嵩县阎庄乡段沟,再迁阎庄街。家庭贫寒,租种薄田数亩,逢集日随父卖馍度生,读私塾3年而辍学。

万选才是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第八方面军军长、曾任职河南省政府主席,对于万选才,闫庄村的乡亲们至今仍非常怀念,一提起他,直呼为“老万”,言语中透着股对他的尊敬和爱戴。村中的孔祥群、王献贞等老先生还翻出各自多年的调查资料,向记者一一讲述万选才的奇闻轶事。

乱世争雄万选才 贫寒之家出主席

万选才生于1892年,乳名二涛,字得英,祖籍伊川万坡,后迁嵩县闫庄段沟,最后又迁到闫庄街。他的父亲万松舟是一个手艺不错的木工,但东奔西走卖力干活,仍难以糊口,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就在闫庄街上蒸馍卖馍。由于家境贫寒,万选才读了三年私塾就辍学回家,父亲忙时跟着拉大锯,逢到集会又帮着母亲卖馍。在艰苦环境中不断磨炼,万选才渐渐长大,还养成了豪爽、强悍的性格,对待朋友重义轻财。

闫庄自古为洛阳南部重要商业集镇,有一年,附近宋岭村的程膏田等仗着他们在县里的身份和权势,想把闫庄的集会拉到宋岭,每逢集日派人在各路口把守,阻拦人们去闫庄赶集。闫庄士绅高博堂、刘仲锋为保住本村的集会,就举荐万选才和他的几个朋友进入了维持地方治安的闫庄总局当局丁。随后,万选才等人手执砍刀,趁黑夜找到宋岭程膏田等,质问他们为何欺负闫庄,以武力逼迫他们答应不再滋事。这件事过去后,由于担心程家报复,1920年2月,万选才就收缴了闫庄总局的11支套筒枪,带着13个人,先往九女沟、瓦房院落脚,后到花山揭竿起义,当上了“闯将”。同年,他们还收缴了白杨树、海山镇等局子的枪支,并接纳了田湖局管带宋天才的人枪。当年7月,皖系某残部从洛阳逃到嵩县,溃不成军,万选才闻讯后,带着一伙人将其围困,得到了700余支枪。至此,万选才在花山已聚集了900余人,拥枪800余支,成为周边地区一股势力强大的土匪武装。

1920年8月,憨玉琨派人回嵩县联络万选才,邀请他加入镇嵩军。在绑架了洛宁张九思、程龙章等富户的家人,勒索到大量钱财,凑足了军饷费用后,万选才带着他的人马离豫入陕,加入了镇嵩军,在憨玉琨部下任营长。在随后的军阀混战中,万选才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渐渐成为镇嵩军的后起之秀。从营长干起,他逐步晋升为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成为一名高级将领,属下兵力也随之日益壮大。1927年至1928年,镇嵩军投靠冯玉祥,参加北伐,万选才率兵攻克濮阳,将奉军张宗昌部直追至大沽口一带,冯玉祥称赞万说:“得英真是常胜将军!”1929年,万选才被冯玉祥任命为洛阳警备司令,驻军洛阳西工。

1930年春,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命令万选才、刘茂恩各率一军沿陇海铁路东进,讨伐韩复榘。出军之前,冯许诺,他们两人谁先攻下河南省会开封,就任命谁为河南省政府主席。随后,万选才率部勇往直前,首克郑州,再下开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韩复榘的军队驱赶到了睢县、柳河以东。由此,万选才当上了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第六路军总指挥。

身遭意外被处死 直叫众人叹唏嘘

正当万选才最得意的时候,一个噩耗传到军中——他的父亲万松舟病逝于嵩县老家。

万选才本是一个重情重义、非常孝顺的人,听到这一消息,悲痛欲绝,但由于前方战事正紧,一省政务也亟待处理,他只好在开封设置灵堂,遥祭父亲。1930年4月,稍得空闲,他便请假回嵩,为父亲办丧事。这一次返乡,他坐的是轿车,还带回了无声电影放映机,开创了嵩县史上的多项之最,仅为父殡葬,就花费银币47320元。

这年的4月19日,父亲丧事刚刚办完,万选才当夜接到了商丘前线的告急电报:他属下的一名师长、也是他的堂叔万殿尊在战斗中失败被俘。随即,他乘车返汴,急速赶往商丘前线,查防部署,准备反攻。20日,万选才仅仅带着十几名护兵,经过柳河刘茂恩的防地,没想到刘茂恩起了歹心。刘茂恩早有叛冯投蒋的想法,得知万选才到来,安排亲信佯派官兵、学生夹道欢迎,等万一下车,立即将其捆绑,并连夜解送南京,将万作为见面礼献给了蒋介石。次日,刘茂恩便前线倒戈,宣布归顺蒋介石。

蒋介石本想劝万选才也归顺于他,但由于听信刘茂恩哥哥——镇嵩军元老刘镇华的诋毁之词,再加上其他原因,随后便令南京军法司将万处死于雨花台。这一年,万选才仅有38岁。

万选才被蒋处死后,他的部下、时任河南省政府财政厅厅长的张竹亭花费大量金钱,设法买通南京监狱长,在一个夜晚将万的尸体偷偷运出,进行装殓后,由专人护送到洛阳。

1931年,中原大战结束,冯玉祥和阎锡山拨出银币70万元,用来厚葬万选才。整座墓园规模庞大,气派宏伟,建筑结构也十分讲究,所用的水泥、钢筋等都是从外国进口。他们给了万选才极高的评价,特别邀请清末翰林山西人郭象声、赵铁山及嵩县著名书法家王之万为墓园撰书碑文,题额颂扬,吴佩孚、阎锡山、冯玉祥、吉鸿昌等还亲自挥笔,为万选才题写了“名流千古”、“魂岿中原”、“功在党国”等匾额。只可惜,随着社会变迁,其中的许多匾额已经或丢获损。

孙殿英

孙殿英(1889年—1947年),乳名金贵,字魁元,河南永城人,自称是明孙承宗的后代。一般人叫他孙老殿,也有人因他生过天花,叫他孙麻子。此人从十几岁就跟流氓地痞鬼混,出入赌场,后来当过国民党的兵、汉奸。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国民党,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被俘,旋投汪伪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追随蒋介石反共,打内战。1947年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终于被解放军生擒,后病逝于战犯收留所。

马鸿逵

马鸿逵,字少云,回族,甘肃河州(临夏县)人,1892年出生,祖父马千龄,父马福祥。1909年,考入兰州陆军小学堂。1912年,任昭武军骑兵营营副。1914年秋,袁世凯以马鸿逵围剿白朗有功,入京任袁世凯的侍从武官。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马鸿逵继任大总统黎元洪的侍从武官。

陈调元

陈调元(1886~1943)字雪暄,又作雪轩。安新同口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保定北洋陆军参谋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后在湖北陆军中学任地理教官。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时离开武昌至北京,任冯国璋部参谋并南下镇压起义军。冯国璋任江苏督军后任南京宪兵营长,随后改任江苏宪兵司令。1917年任江苏七十四混成旅旅长。1920年第一次直皖战争后任徐海镇守使,10月任苏鲁皖豫“剿匪”总司令。1923年5月,因顺利解决轰动一时的“临城劫车案”名扬中外。1924年8月,江浙战争爆发,任江苏方面第二路军司令,战后任江苏第四师师长。同年底与奉系合作,奉军入江苏后,任苏皖宣抚军第三路总指挥。1925年1月,被段祺瑞任为安徽军务帮办兼第四师师长,又任安徽军事善后督办。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任孙传芳部第五方面军总指挥,1927年3月正式就任该职。同年3月11日任武汉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3月底任安徽省政务委员会主席,后任北伐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7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委员,8月率第三十七军参加保卫南京的龙潭战役,10月参加宁汉战争,同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28年2月7日,推举为国民政府委员,2月13日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团长,参加第二期北伐,7月6日任军事委员会北平(今北京)军分会委员,8月参加滦河战役,年底任第四十七师师长。1929年1月23日任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5月18日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及委员。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预备军总指挥。同年11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党务整理委员会委员。1931年5月,作为军队特别党部代表出席国民会议。1932年所部第四十六师及第五十五师被鄂豫皖的中国工农红军击溃后,辞安徽省政府主席职。

1934年1月任赣、粤、闽、湘、鄂五省预备军司令,4月奉命参加第五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苏区。同年12月7日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1935年4月3日授陆军二级上将。同年曾任华北宣抚使,1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及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1943年夏去西北巡视,在兰州患喉癌,返重庆医治。12月18日在重庆北碚去世。1944年2月2日,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蒋伯诚

蒋伯诚(1889—1952),浙江诸暨浬浦镇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参谋长、浙江省代主席、山东省主席、全国抗日蒙难同志会主席等要职,与蒋介石、张学良等私交甚密。抗战期间,长期潜伏在上海,刺探日军情报。1952年病逝于上海。

蒋伯诚幼入私塾,后入杭州师范学堂,继入苏州武备学堂,毕业后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次年底,蔡锷在云南反对袁世凯宣布独立,蒋伯诚取道安南到昆明参加护国战争。继投奔孙中山大元帅府,与蒋介石、顾祝同相处甚笃。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参谋长,由粤入闽浙,击溃北洋军阀孙传芳部。1927年,任浙江省政府军事厅厅长、浙江省防军总司令兼杭州城防司令等职。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离职后,代主席职。不久,被蒋介石派往北平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代表,与张学良接触频繁,感情倍增,结金兰之交。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第六届执行委员会委员,蒋介石为分化西北军,命其游说韩复榘,韩复榘在1929年叛离冯玉祥投蒋。中原大战后,蒋介石封韩复榘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同时指派蒋伯诚为委员长代表、军事联络员,常驻济南。为掌握韩复榘,与其结拜兄弟,韩复榘将义妹、京剧名演员杜丽云给蒋伯诚作第三夫人。1936年,陈济棠割据广东,蒋介石派蒋伯诚赴粤策反,粤军内部分裂,割据失败。抗战爆发,韩复榘弃济南,被蒋介石枪决,蒋伯诚负责处理山东事宜。不久,奉命潜入上海,组织敌后地下工作,成立上海工作统一委员会,与戴笠、杜月笙、吴开先、吴绍澍组成常委会,获猎政治军事情报,经香港转送陪都重庆。日本上海宪兵队把蒋伯诚列为第一号通缉对象,致使居无常址,随机应变,连姓名也常更改。1944年间,突发脑血管破裂症,在昏迷中被日本宪兵队捕获。日军动用多种审讯手段,软硬兼施,致使半身瘫痪,言语不清。1945年8月,日军投降,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沪代表身份,组成驻沪代表公署,召见汪伪上海市市长周佛海,责其维持上海秩序,保存资产,等候接管。后出任全国抗日蒙难同志会主席,又被任命为浙江监察使,因病未到职,仍居上海。上海解放前夕,汤恩伯奉令接蒋伯诚全家去台湾,蒋伯诚以身体衰弱弃政多年为由未赴台湾。1952年在上海因病逝世。

蒋伯诚参加过护国战争、北伐战争并担任高级将领,为国家的统一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潜入上海,成立上海工作统一委员会,获取政治军事情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突出贡献。曾捐献《万有文库》一套计1186册给暨阳中学。

万殿尊

字品一,河南嵩县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生。

早岁,投万选才部。1920年,直皖战争时,收缴鄂豫边皖系军队一个旅的武器,遂扩大所部为一个团,后投靠镇嵩军憨玉琨部。

1927年,万选才任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刘镇华第八方面军第一军军长,万亦随军任职。1930年,刘茂恩诱捕万选才,送交南京被蒋介石处决后,万收拾其残部编为第五师,任暂编第五师师长。

1931年,任中央陆军第八十师师长。驻河南信阳地区。

1932年,为李思愬所逼而辞职,从此不闻政事。

周柏年

周柏年(1880 1933) 原名周延龄,一名周觉,字君鹤,吴兴(现浙江湖州)南浔人。祖父周昌大与叔祖周昌炽开设周申泰丝行起家,父庆贤是个书生,植学深厚,曾充任江南乡试同考官。周柏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秀才,但已接受新思潮,20岁东渡日本,追求维新,结识孙中山,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

周柏年,原名周延龄,一名周觉,吴兴(现浙江湖州)南浔人。祖父周昌大与叔祖周昌炽开设周申泰丝行起家,父庆贤是个书生,植学深厚,曾充任江南乡试同考官。周柏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秀才,但已接受新思潮,20岁东渡日本,追求维新,结识孙中山,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陈英士同年回国,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周柏年往来于上海、香港和广州之间,与胡汉民、汪精卫、蔡元培、宋教仁、廖仲凯、于右任、张继等联络。陈英士往来于浙江、北京、天津、安庆等地,联络会党,组织武装力量。辛亥革命前夕,为加强同盟会组织,张静江受孙中山之命,于宣统二年(1910)从巴黎回上海,在马霍路德福里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陈英士任会长。上海设支部,并成立文化团体“世界社”为革命党联络点,由周负责。他下面有两个得力人员,一是徐崇,后来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印铸局局长;另一是何浏生,后改名何思敬,共产党员,解放后为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周柏年是陈英士攻打制造局,光复上海的重要助手,为张贴革命文告须要盖上大印,周嘱他的下属盐城人底奇峰秘密镌刻这颗大印。上海光复后成立军政府,陈英士任都督,曾委予要职,周柏年坚辞不就,担任同盟会上海支部评议员兼常务议员,后任《民权报》驻北京代表。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权,阴谋复辟,镇压南方反袁活动,民国2年(1913)暗杀了宋教仁。周拥护孙中山号召“二次革命”声讨袁世凯,支持陈英士任讨袁军总司令。1916年袁世凯急于洪宪称帝,又暗杀了陈英士,并恫吓反对派。周被迫流亡日本,直至袁世凯称帝失败病死,才返回上海。

民国13年(1924),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周当选中央委员。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周任监察委员。1926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清算西山会议派反党活动,坚持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自从孙中山实行联俄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后,苏联派鲍罗廷和加仑到广州革命政府担任政治和军事顾问,共产党的力量逐渐壮大,蒋介石感到难于应付,电促张静江南下去广东。张静江邀周柏年、朱家骅与何思敬一同南下。周出任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并参加国民党革命军出师北伐。

周柏年秉性刚正不阿,在工作中,他对蒋介石深感不满,托病辞去中常会秘书长职务,去莫干山疗养,不问政治。蒋介石建都南京后,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坚邀周出任监察委员。周对军阀深恶痛疾,1930年大胆弹劾了安徽省政府主席刘珍年,曾轰动全国。1925年夏在故乡休养期间,他支持上海回乡的圣约翰大学生创办南浔中学,主动担任了南浔中学校董。1930年他为改良蚕桑,在南浔倡议筹设裕群制种场于南喜兜。平时性喜文墨,善诗亦精于书法,笔名常用周觉。民国22年(1933)病逝于南京,终年54岁。

王均 (民国陆军上将)

王均,云南呈贡县大河口村人,民国陆军上将,滇系军阀将领,(1891~1936年)字治平。其父王兴南为中医,见长于儿科,逢疑难杂症亦常能妙手回春。王均为长子,七岁启蒙,十一岁入县三台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省考入云南陆军速成学堂。三十四年(1908年)云南留日士官生李根源回滇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将随营学校及陆军速成学堂并入讲武堂,王均编入讲武堂一期丙班,经杨蓁、黄毓英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夏,毕业后入滇(新)军十九镇三十七协七十三标第二营第七队(连)朱培德部任哨官(排长)。辛亥云南“重九”起义时,王均所属的部队七十三标首先行动,破北城门,克军械局,占五华山,建功尤著,他因奋勇作战而负伤。后随军入川,在攻叙府、泸州、自贡等战役中表现突出而升连长。

民国4年(1915)12月,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昆明发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誓师北伐,王均编入护国第二军第二梯团方声涛部。翌年3月,第二军进军广西,在护国挺进军的协同下与北洋军龙觐光部在滇桂边境的广南、剥隘、龙潭等地激战,龙军六千余人缴械,迫使龙觐光穷蹙而降,促进广西都督陆荣廷宣布独立,第二军遂进驻百色,王均升任营长。4月,龙济光宣布广东独立,5月第二军进入广东,协助两广组织军队向湖南、江西进攻。民国7年(1918年),王均升任驻粤滇军第四师参谋长,后兼第38团团长,1922年任直辖滇军第一混成旅旅长,1923年孙中山设陆海军大本营,他任拱卫军第一混成旅旅长,7月拱卫军改编为中央直辖第一军,他任第一师师长。

民国15年(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发动北伐战争,王均任第三军第七师师长,9月中旬随朱培德出醴陵,攻江西,首战新喻县仰天岗,击溃江西督办邓如琢精锐一个师,继经南昌万寿宫战役及牛行车站战役,歼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作战中第三军斗志高昂,伤亡六千余人),于11月克复南昌。朱培德主持江西,升任第五路军总指挥,王继第三军军长职,并兼南昌卫戍司令、江西省政府委员。民国16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月12日,王在南昌召开第三军第七、九两师政工人员会议,以“欢送”为名,命武装士兵包围会场,宣布解除部队政工人员职务,送交“武汉政府”发落。

1927年10月,当选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0月北伐成功后,部队缩编,任第7师师长。对井岗山的老同学朱德进行围剿作战,1929年4月蒋桂战争爆发时,任讨逆军第一路左翼副总指挥,9月升为第三军军长,免兼江西省政府委员,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攻毫军总指挥,围困孙殿英部,8月任陇海路右翼地区守备地区总指挥,第二总预备队指挥官,后任第七纵队指挥官,左翼挺进军总指挥,追击军第二路总指挥。战争胜利后,1931年1月任津浦路守备司令,1932年夏,任鄂豫皖三省剿匪军右路副总指挥兼第二纵队司令,但在苏家埠战役中遭到红四方面军的沉重打击,民国24~25年(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经长征到达陕北,他又参与指挥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民国25年(1936年)11月8日,乘军用飞机赴前线督战,飞至甘肃省通渭县马营西浪石滩,坠机殒命。国民党政府追授陆军上将衔,葬南京中山陵旁。

大汉奸县长万阐民

高密发展变化成了国民党投降派的大本营。其张步云、蔡晋康等及伪军经常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1939年1月,高密县公署改名高密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山东伪省政府调胶东道胶县办事处主任万阐民任伪高密县公署知事后改称县长。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东汉奸,西汉奸,万阐民是高密城公认的大汉奸。万阐民一上任,不折不扣地执行伊黑的指令,在高密犯下了滔天大罪。

万阐民召开县政府全体工作人员会议,把1939年剿“共匪”作为头等要事,上任召集会议,公开叫喊:“对抗日者,无论牵扯到什么人,格杀无论。”命令竖立一只石碑:上面雕刻着:“大东亚共荣”。在他的策划下,首先将县警察中队改编为警备队,由60人增至100多人,警备队队长杜耀庭。将所辖区的自卫队合编成3个联防区自卫团:1、3、4区(在夏庄、南曲、河崖、张家官庄、姜庄、李仙庄);伪第一联防自卫团,伪团长张竹溪,2000余人;2、9、10区(枣行、大周阳等)伪第2联防区自卫团,团长杜耀庭,2500余人;5、6区(辛庄、雷家庄)伪第3联防区自卫团,团长韩建德、李风鸣;7、8区属张步云控制。各联防团(区)设主任1人,由万阐民亲自任命。县政府设自卫总团,县警备队改为总团直属。凡在本区个别自发组织的队伍,必须归并所属的自卫团领导,否则视为非法,一律解散。这些杂牌军,本质都是地主武装,经万阐民一串联,这就改变了以区为单位的自卫团的区域性,行成了以万阐民统一指挥的地方武装力量。

万阐民为了配合日军防务,大肆在交通要道修碉堡、设卡,对居民不定期盘查。对所辖地区清剿"抗日游击队"、八路军。同时,万阐民大发国难财,对伪省政府下发的武器弹药,从县财政重新列支并贪污;对修碉堡军事工事等,也重复列支,全部贪污。万阐民的胆大妄为引起会计单明斋的注意,并将其劣迹秘密上报世界红卍字会高密分会会长徐锦堂,徐锦堂将万阐民劣迹秘密传达逃亡在外的高密一些著名绅士,他们都在密切注视着万阐民下一步的行为。事实上,万阐民在军事上妄想独揽,而四方土顽都在各自发展自己的势力,对他只不过是阳奉阴违,千方百计抵制军权集中。而贪污腐败则是他们卖国贼的共同本质。

万阐民把总团部老窝设在城隍庙,戒备森严。霸占良家妇女,醉生梦死,成了高密的土皇帝。万阐民为了堵住单明斋的嘴,把军队服装厂拨出一些活,故意漏点甜头,单明斋家口多,在这期间,也跟着捞了点好处,对万阐民的贪污处于默认状态。但是,纸里包不住火,由于万阐民于3个团长之间的利益分赃不均,内部矛盾很快就爆发了。

万阐民命令下属拼命招兵买马,扩大编制,他想把人马凑成一个旅,自己搞个旅长干干。由于兵源来自本乡村,军费开销都得本地百姓负担,遭到当地百姓的强烈抵制(包括当兵家属),军心动摇。

县内绅商界合起伙来对万阐民的扩军、暴政、搜刮民财和奢侈进行攻击,表示强烈不满。魏肖唐、徐锦堂公开揭露万阐民的劣迹,巧遇万阐民为修碉堡事于杜耀庭等几个联庄会干起架来。三个团长找到单明斋核实帐目,单明斋列出8大贪污款项,加上霸占女人、草菅人命,万阐民犯下10大罪恶。于是倒万开始了。姚玉是世界红卍字会会员,于高密红卍字会很早保持着内在联系,他很想来高密任职,恰巧万阐民成了墙倒众人推,姚玉也在伪山东省政府积极活动。在众人的一直撮弄下,单明斋去青岛找到高密著名绅士李仞千,写好状纸,一起去济南,坚决要求把万阐民给撤掉。伪省政府来人调查,核实帐目,如省里拨的子弹1角5分,省不要钱,而下发的武器弹药全部收款被万阐民贪污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当即省下达命令,撤消了万阐民伪县长等一切职务。1943年4月万阐民离开高密时,三个团长派兵护送,当万阐民走到无人僻静处时,被砍下了头颅,结束了他的罪恶的一生。

靳云鹗

靳云鹗(1881-1935),山东邹城人,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靳云鹏之弟。民国成立后,历任北洋军第二路备补军团长、陆军第八混成旅旅长。初隶皖系,直皖战争后转投直系。1922年升任陆军第十四师师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失败后,退居豫鄂边境。1926年任河南省长。1927年被直系残部推为河南保卫军总司令,与奉军作战。战败后,逃往南京,被蒋介石任为上将参议。1930年回济南经营实业。1935年在北平逝世。

王翰鸣

王翰鸣,民国陆军中将。河南夏邑县人。保定军校毕业。

历任东北讲武堂教官、吉林陆军第三旅参谋长、奉军第二军参谋长、山东军务督办公署参谋长、直鲁联军预备军军长、第十一军军长兼京津卫戍总司令;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第二十七军军长、军事委员会参议等。后脱离军界。新中国成立后留居大陆。1956年加入民革。1966年在天津病逝。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